top of page

不怕曬黑就不必防曬?小心患上皮膚癌!UVA、UVB、物理同化學防曬有咩分別?|健康生活貼士

已更新:9月17日


ree

不少人,特別是男士,認為「不怕曬黑」就不需要防曬,這是錯誤觀念!紫外線(UV)不僅會導致皮膚變黑,更會引發皮膚老化、色斑、曬傷,甚至增加皮膚癌風險。防曬不僅是為了美觀,更是保護皮膚健康的重要措施。香港陽光猛烈,紫外線指數經常偏高,即使不怕曬黑,也應做好防曬以減少長期損害。

物理防曬 vs 化學防曬:哪一款最適合你?


化學防曬 💧

物理防曬 🏖️

成分

含如Avobenzone、Octinoxate等成分,吸收紫外線並轉化為熱能釋放。

含氧化鋅(Zinc Oxide)或二氧化鈦(Titanium Dioxide),在皮膚表面形成屏障,反射紫外線

優點

質地輕薄,易吸收,適合日常使用

即時生效,較溫和,適合敏感肌或嬰兒;對UVA和UVB均有良好防護

缺點

需塗抹後15-20分鐘才生效,可能刺激敏感肌

質地較厚,可能顯白或黏膩,容易堵塞毛孔

適合人群

一般肌膚,追求輕薄妝感者

敏感肌、孕婦、嬰兒(6個月以上)、戶外活動者

UVA/UVB/SPF/PA 防曬乳標示看不懂?帶你快速看懂名詞意思!

ree

  • UVA:Ultraviolet A,深入皮膚真皮層,導致老化👵🏻、皺紋和色斑

  • UVB:主要穿透至皮膚表皮層,引發曬傷🌡️ 和紅斑,與皮膚癌直接相關

  • UVC:100%的自然UVC被臭氧層吸收,日常無須擔心

  • PA等級:常見於亞洲產品,標示防UVA能力,PA+++或PA++++為最高保護

  • SPF(Sun Protection Factor):

    • 假設小編在陽光下10分鐘就會曬傷(變紅已經是曬傷),SPF 15的防曬產品意味著可延長皮膚被曬傷的時間30倍(但仍需定時補塗),為皮膚提供保護至150分鐘

    • 研究指出SPF 15 或以上的防曬產品就能夠有效阻擋紫外線

    • 假如長時間處於戶外而沒有遮陽設施,建議選擇SPF 30 或以上的防曬產品


敏感肌膚、嬰兒適合哪種防曬?

  • 6 個月以下嬰兒:應避免陽光直射

  • 6 個月以上嬰兒:可使用含氧化鋅或二氧化鈦的「物理防曬」,成分簡單、溫和。避免噴霧型防曬,以免吸入*

  • 敏感肌和嬰兒:建議先在手臂內側小範圍測試,確保無過敏反應(例如皮膚紅腫、痕癢,呼吸困難)

*使用前建議先咨詢家庭醫生,以評估嬰兒現時是否適合使用防曬產品


小總結:

👉 敏感肌或嬰兒宜選物理防曬

👉 油性肌膚或日常通勤可選化學防曬

👉 防曬產品標示「廣譜」(Broad Spectrum)表示能同時防UVA和UVB

👉 或是選擇混合型,此類產品也越來越普遍,可兼顧兩者優點。另外,別忘了衣服、帽子、太陽眼鏡也是防曬好幫手!

什麼時候擦防曬?

  • 日間:只要出門(即使陰天),都應塗防曬,因為紫外線可穿透雲層和玻璃

  • 時間:一般來說,出門前15-30分鐘塗抹(化學防曬需時間吸收,物理防曬所需時間較短)。記得每2小時補塗一次,若游泳或出汗則需更頻繁補塗

  • 用量:成人面部和頸部約需2指節量(約2克),全身約30毫升(一小杯份量)

  • 容易忽略的位置:耳朵和後頸位置記得也要擦防曬喔!


適當曬一下太陽也很重要!☀️ 每日曬10分鐘,可促進維他命D生成,促進骨骼健康🦴

香港人因室內生活多,維他命D缺乏較常見。建議每天清晨或傍晚(紫外線較弱時)讓手臂、腿部暴露陽光10-15分鐘,無需防曬。膚色較深者可能需稍長時間。不過需要注意,曬太陽超過15分鐘應塗防曬,避免過度曝曬。飲食中也可補充維他命D(如三文魚、蛋黃或強化奶製品)


曬傷了怎麼辦?

若不幸曬傷,皮膚出現紅腫、灼熱症狀,應立即採取以下措施:

  1. 冷卻皮膚:皮膚發紅、灼熱但沒有水泡,可用冷水或濕毛巾冷敷10-15分鐘,舒緩灼熱感

  2. 補水保濕:塗抹蘆薈凝膠的保濕產品,修復皮膚屏障。

  3. 避免刺激:勿使用含酒精或香料的產品,避免抓撓或去角質

  4. 止痛:如有需要,可按註冊醫生指示服用撲熱息痛劑減輕不適

  5. 尋醫:若出現水泡、劇痛或發燒,立即就醫


曬後補水:清爽解熱湯水推介🥣

曬後皮膚缺水,內外補水同樣重要。我們推介妳想煮意住家湯水「合掌瓜蓮子茨實素湯」清熱消暑、補水滋潤,好受家庭客歡迎!


防曬是健康生活的一部分,無論男女老少都應重視。選擇適合膚質的防曬產品,注意SPF和PA等級,定時補塗,並結合適度曬太陽和飲食調理,才能全面保護皮膚健康喔!

留言


WhatsApp 查詢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