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實測 👩🏻🔬】膠袋vs保冷袋溫度測試:急凍餸包擺6個鐘,溫度差距有幾大?|煮食迷思
- 妳想煮意
- 6月2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已更新:6月9日

香港天氣熱辣辣,尤其夏天買急凍食品,都要「急急腳」回家,以免食物融雪!妳想煮意和你一樣,注重食物保存溫度,所以我們採用保冷袋包裝出貨,確保食品安全。不過大家可能會好奇,有沒有保冷包裝真的差很多嗎?溫度差距有多大?在無雪櫃的狀態下,餸包究竟擺可以放多久?
今次小編就來實測給大家看👩🏻🔬!相同數量和款式的急凍醃肉包,放在「一般塑膠袋」和「妳想煮意保冷包裝」裡,每小時溫度會有什麼變化呢?
🎯 實驗目的:
測試在半室外環境下,餸包放入兩款不同包裝後,冷凍狀態可以維持多久?
🧪實驗材料:
組別 | 包裝 | 內容物 |
A組 | 妳想煮意保冷包裝(密封) | 2包雞翼 + 1包排骨 + 1包肉碎 + 1包冰包 |
B組 | 一般膠袋 | 2包雞翼 + 1包排骨 + 1包肉碎 |
📍 環境條件:
實驗地點為半室外環境,通風但遮陽。實驗期間,氣溫平均為28℃。
🌡️測量方式:
由11:30am 開始,每小時用溫度計測量餸包表面溫度。除了測溫,👀亦會觀察和觸摸包裝狀態,實測包裝表面是否有「倒汗水」或質地變軟的狀況。
另外,妳想煮意保冷包裝會按照出貨標準,為密封狀態。測量溫度時,將測溫棒放入小開口,並以膠紙封口,避免溫度過度流失,影響實驗數據。
📈實驗數據一覽:
時間 | 妳想煮意保冷包裝(°C) | 一般塑膠袋(°C) | 半室外溫度 (°C) |
11:30 | -6 | -5.8 | 28.0 |
12:30 | -5.7 | -1.4 | 29.1 |
13:30 | -5.6 | 2.3 | 29.5 |
14:30 | -4.2 | 13.5 | 28.7 |
15:30 | -2.3 | 16.6 | 28.1 |
16:30 | -2.1 | 19.9 | 28.2 |
17:30 | -2.3 | 21.6 | 26.8 |
18:30 | 2.2 | 24.3 | 26.0 |

🔍 小編觀察整理:
⚠️ 一般膠袋
一般塑膠袋裝的餸包,過了3小時,溫度快速上升
包裝倒冷汗,質地變軟
放置超過3個小時,不建議再食用(參考: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提醒,高風險食物室溫解凍超過4小時應即時棄掉)
❄️ 妳想煮意保冷包裝
前6個鐘溫度維持0℃以下,可安全食用
溫度變化穩定
💬 實驗結果:
妳想煮意包裝採用密封保冷袋以及冰包,因此可有效保持餸包的低溫。實測在氣溫平均為28°C 的半室外環境,餸包可保存長達6個鐘(此期間內溫度維持0℃ 以下,可安心食用)
另外小編提提大家,收貨後記得將肉類放置-18℃ 冰格; 蔬菜類放置0~4℃ 雪櫃保存呀!
*以上視乎客人要求的擺放位置、不同日子天氣等因素或會有差異,實驗資料僅供參考。
🚚 冷鏈運輸更安心!
除了有保冷包裝外,妳想煮意也配合冷運,無論自提或送貨上門,餸包都會存放於保冷設備內,確保食材新鮮安全

🧠 食物安全知識補給站!
大家知道食物的「危險溫度範圍 🚨」,是什麼意思嗎?
根據食物安全中心指引,食物一旦處於4°C 至 60°C之間,就處在危險溫度區,在這個溫度區間內,細菌滋生速度非常快!所以無論是餸包或是其他急凍食品,大家都要記得:
✅ 低溫貯存(例如用保冷袋+冰包)可以有效抑制細菌生長
🔥 高溫加熱(煮熟食物至中心60°C或以上)則能徹底殺死細菌
在烹製食物的各階段中妥善控制溫度,是預防細菌性食物中毒的有效方法 👍🏻 希望大家吃得健康、美味又安心!
Comments